当前位置:首页 > 热点新闻 > 正文

这里的淤泥成良田

adminadmin 热点新闻 17阅读

  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大肚川村农民李新福,这两天没事就到自家的地里遛遛,筹划着春耕。“这地变好了,咱种地更来劲。”

  大肚川村东侧紧挨着大肚川水库,李新福家玉米地在水库下游河道旁。“原来全是洼地,经常被淹。”66岁的李新福说。如今,站在地头放眼望去,耕地平整,有的地块高出路面近1米。

  “都是从库底清出来的淤泥,政府免费给平铺到低洼耕地上。”李新福抓起一把黝黑的土说,“洼地变高地,淹不着啦。土老好了,一亩地还比以前省10多块钱的肥料。”

  洼地变良田,源于桦甸市“淤泥还田”的探索。桦甸市有2座中型水库、37座小型水库,多建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。“长年水土流失形成大量淤泥沉积。”桦甸市水利局局长曹辉介绍,2019年,桦甸市启动水库生态修复、清淤扩容和生态防护3项工程,大肚川村水库迎来60多年来的首次清淤,理出约26万立方米淤泥。随后,桦甸市探索“淤泥还田”模式,解决淤泥稳定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。

  “淤泥能是好土吗?”起初,农民们有顾虑。桦甸市农业部门对库区淤泥进行检测,结果显示全部符合农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,且富含有机质、氮、磷等养分。

  先检测,再试点,桦甸市鼓励水库周边村民“就地取材”,大肚川村得以率先将淤泥用于水毁土地回填平整、低洼劣质耕地改良和中低产田改造。“每亩地少用20多斤肥,还能增产20%。”眼见洼地填平、土壤肥力提升,李新福和村民得到了实打实的收益。

  目前,桦甸市清淤扩容工程共新增绿化面积100余万平方米,清出淤泥450万立方米,去年淤泥还田地块扩大至560多公顷。

.tjewm{width:100%;text-align:center;margin:30px auto;display:none;} .tjewm span{display:inline-block;width:248px;font-size:18px;margin:auto 20px;} @media (min-device-width:320px) and (max-width:689px),(max-device-width:480px){ .tjewm span{display:inline-block;width:60vw;margin:auto 4vw;font-size:16px;} .tjewm span img{width:100%;height:auto;} } 这里的淤泥成良田  第1张
关注公众号:人民网财经

更新时间 2023-02-03

有话要说...

搜索

最新文章